終於來到了這天!完賽啦!~~~
本篇的全形驚嘆號絕對會是 30 篇中最多的!我好興奮啊!
「為什麼」這三個字貫穿了整個系列文,或許很多技術與工具都已經熟練
但現在網路當道,教學文一籮筐,只要不是太新或太冷門的技術,基本上都很好找到對應的教學。
透過這 30 天不間斷的「為什麼」,目的就在於,要讓「思考工具的用意」成為下意識的動作,看到新工具,最先思考的不是「怎麼用」,而是「為什麼」、「優缺點」、「情境」。
前端技能樹成長飛速,如果一個一個學「怎麼用」的話,肯定會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,還會感到些許自卑,以為自己能力不夠強。
但事實上是,沒有人全部技能都會的,但肯定有人知道每樣工具擅長的地方、適用的情境,並且在真實遇到問題時,攤開屬於自己的技能攻略本,找到對應的解方,我想這是更為實際,也是做為一個現代工程師,比較適合的成長型心態。
這邊直接把 30 天寫的一次貼上來!簡單分成三類:
Day 13 - 為什麼要用 Virtualized List
Day 23 - 為什麼要用 Styled-components
Day 28 - 為什麼要用 ESLint & Prettier
Day 9 - 為什麼要用 Controlled Component
Day 10 - 為什麼要用 React Hook Form
Day 22 - 為什麼要用 Create-React-App
其實鐵人賽啊~不管怎麼想都超自虐的,你想嘛~
如果花一年的時間準備鐵人賽,365 / 30 = 12.XX,我一篇文章可以用 12 天去寫耶!沒事幹嘛逼自己在 30 天寫完 30 篇啊!重點是寫出來的品質,還真的是沒有很好欸!(校稿一次就很厲害了)
咦,既然這樣,是不是該問一下這個直通心靈的一問:
為什麼要參加鐵人賽?
有看過我這個系列文的人一定會注意到,大概九成的文章都遵循著一樣的討論架構:
時代背景 -> 解決方案 -> 優缺點 -> 適用情境
一樣齁,針對「為什麼要參加鐵人賽?」這個問題,我們也可以套用這個架構來討論!
鐵人賽走到今天已經是第 14 屆,在沒有鐵人賽的年代,人們的學習動機很單純,基本上就分幾種人:
如果是前面兩種人,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,要嘛學習動機很強,要嘛自虐能力很強,成長曲線都是非常大的。
如果是第三種人,其實也沒什麼壞處,但就是跳槽前會累到不行,到時反而自律能力要比前兩者更強。
第四種人,要知道,人生沒有什麼是非對錯,快樂是一切的泉源。
鐵人賽提供了第五、六種學習動機:
我不否認在 30 天內要寫出 30 篇文章,文章品質的確不會很高。
但我認為鐵人賽最重要的,不是寫出多厲害的文章,而是自己有沒有真的從這 30 天中,學到比上一個 30 天還多的東西。
如果有,那就划算了。
因為那代表,正是因為參加了鐵人賽,這一個 30 天才能夠變得更特別。
適合三、四、五、六類的人,參加鐵人賽會讓人獲得超越以往的成長!
這對於完美主義的人,會是一大挑戰,會各種擔心,兩三個月前就開始蒐集材料,囤貨囤滿,雖然可能寫出來都是精華,但也得寫得出來啊!這麼長時間的高壓學習,往往會讓人更想放棄。
豁出去的愈多,收穫的機率才愈大~
同樣是寫程式的主題,去年用新詩來跳脫理性的框架,今年則是試著用心智圖來讓架構可視化,自己覺得心智圖應該算是滿加分的,如果把每一張圖彙集成冊,其實就是一本前端技能攻略本了耶!((翻翻翻
我用的是 Xmind web 版,現在真的愈來愈雲端化了,以前都還只能在自己的電腦上畫心智圖,現在已經飛上天了啊!
期待這系列文能夠幫助到一些人解惑,或者即便寫得不清楚,也能夠以這篇系列文為源頭,開始去尋找每個技能背後的故事,我想那必然是對我最大的鼓勵!
明年見!